-
<正>在信息化战争与智能装备快速发展的今天,可见、红外图像感知、目标识别与制导技术已成为现代军事侦察、精确制导的核心支撑。随着目标隐身技术、复杂电磁环境与高速机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感知与制导系统面临小目标检测难、多源信息融合弱、抗干扰能力不足等挑战。为集中展示图像感知、目标识别与制导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弹箭与制导学报》编辑部开展了本专栏活动,共收录论文7篇。其中,王磊等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判别与自适应匹配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并通过在嵌入式平台IP核的定制和软硬协同设计,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实时处理范例。
2025年03期 v.45;No.228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王磊;孙立业;徐昕阳;冯凯;
为提高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判别与自适应匹配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多方向梯度特征在图像中首次筛选出疑似目标区域,利用区域内灰度信息生成自适应模型,进行再次判断。针对梯度判断与自适应模型匹配分别建立量化评价,通过加权方式引入置信度函数对不同疑似目标区域进行评估,筛除疑似目标。为使算法能在无人机等动载平台应用,搭建嵌入式系统,通过红外相机取景,实现探测系统对真实场景下小目标的检测。通过对不同的公共数据集测试,不同复杂场景下与加权增强局部对比度算法(weighted strengthened local contrast measure, WSLCM)、三层滤波窗口局部对比度算法(tri-layer local contrast measure, TLLCM)算法进行比对,所提算法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不同样本下的识别率在92%以上。该算法通过在嵌入式平台IP核的定制和软硬协同设计,进行了硬件加速处理,实时视频帧率>30 frame/s,验证了其有效性。
2025年03期 v.45;No.228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白昆;宋琼;郭晓东;马龙;姜学峰;常冠男;
红外小目标跟踪已经成为反无人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无人机的小尺寸、低对比度、强机动性以及复杂背景干扰对红外弱小目标跟踪算法提出了诸多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ISIAMCAR(siamese context-aware R-CNN)网络的红外小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将侧窗滤波器整合到模型中以提高神经网络对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增加了位置感知模块以保证小目标特征传递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红外小目标的跟踪能力。定性与定量的实验表明,ISIAMCAR网络相比于现有方法有效提高了小目标跟踪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再次完成了算法实时性测试与统计,文中提出的算法可满足反无人机目标跟踪任务实时性要求。最后设计并开展了相关消融实验,验证了提出ISIAMCAR红外小目标跟踪模型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45;No.228 281-28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周嘉星;陈志高;高登巍;余子成;邓钊;
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存在面向复杂环境、具有背景信息相似时无法有效去除特征提取阶段产生的大量离群点的问题。为确保无人机能够对侦察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图像匹配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匹配效果将直接影响对侦察目标的定位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首先利用三元组关系构建初始数据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初始数据选择策略,通过基于邻域的几何一致性和三角剖分减少计算成本并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其次通过数据子集细化策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采样性能;最后在具有复杂环境、背景信息相似的无人机侦察图像数据集上将文中所提算法与其他高级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正确匹配率,提高了目标定位的计算速度和定位精度,为无人机侦察目标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25年03期 v.45;No.228 28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1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付小武;史明东;毛瑞;
针对高速火箭弹末制导红外成像受气动加热影响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蓝宝石红外窗口结构受气动加热引起的温度响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风洞试验,研究了气动加热对红外导引头成像的影响。在数值模拟中,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工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红外头罩沿弹道的气动热,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头罩结构的温度响应。在风洞试验中,通过在头罩内表面布置测点,得到气动加热下头罩结构的温度响应,并测试了气动加热下红外导引头的成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动加热下,头罩内壁最高温度148℃远高于探测目标温度27℃,需根据蓝宝石窗口温度减少红外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并调整成像算法来进行图像纠正。
2025年03期 v.45;No.228 295-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任臻臻;孙策;王威;王强;占荣辉;
夜间火箭发射可见光图像具有清晰的尾焰纹理和颜色信息,红外图像呈现出轮廓完整的箭体和过饱和尾焰。基于两者间互补信息的高契合度,将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同时清晰地呈现箭体和尾焰信息一直是提升发射场火箭成像观测能力的研究重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箭尾识别与区域重构的夜间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箭体不变特征搜寻箭体尾部分割线,利用分割线完成区域划分,最后使用区域重构的融合策略完成红外箭体和可见尾焰的融合,有效避免可见光和红外特征信息缺失,最大化融合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主要图像融合方法相比,文中所提出的融合方法显著提高了融合效果,较好保留了可见光与红外源图像的特征信息和细节信息,并且融合时间较短,可以达到准实时效果。
2025年03期 v.45;No.228 303-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韩小珍;唐自力;张华;
图像语义分割基于图像场景的“语义”为目标类别中的每个像素分配标签,来区分图像中的不同种类的事物。现有基于DeepLabV3+的语义分割方法具有高计算复杂性和大内存消耗,且在提取图像特征信息时难以充分利用多尺度信息,这可能导致详细信息的丢失,降低分割精度。户外环境中的目标种类繁多、光照条件变化大以及存在遮挡,增加了场景理解和对象识别的难度。因此,文中提出改进的DeepLabV3+网络户外多目标场景分割方法,以改进的MobileNetV2作为模型主干;将ECAnet通道注意力机制应用于低级特征,降低计算复杂性并提高目标边界清晰度;在ASPP模块之后引入了极化自注意力机制,改善特征图的空间特征表示。改进后的模型在户外数据集Standford Background Dataset上的平均交并比和平均准确度分别为69.5%和82.35%,与原始DeepLabV3+模型相比提升了5.2%和4.5%,新增模块对运行时间无显著影响,有效提高了模型的推理效率与精度。
2025年03期 v.45;No.228 3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云刚;闫晓东;李琪;乔浩;裴培;
针对图像导引头跟踪目标过程存在的不稳定、丢目标等技术难题,融合手动跟踪模式下“人在回路”可靠稳定控制的优势,以及自动跟踪模式下信息自动化处理、射手操作简便的优点,文中提出一种图像导引头抗干扰稳定跟踪融合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导引头自动跟踪模式下,当出现目标跟踪失败或丢目标等偶发异常情况时,通过人工手动调整的方式对跟踪点进行稍微修正,既充分降低了射手的操作压力,又最大程度提高了复杂背景、不良天候等条件下自动跟踪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以介入连续性、修正敏捷性和自动跟踪平稳性为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微修间隔时间和修正周期最优方案。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微修优选方案在不同仿真条件下,使导弹命中率达到99%。
2025年03期 v.45;No.228 318-32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圣冬冬;
巡飞弹集侦察、打击、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使用成本低、作战部署灵活、探测拦截难,显著提升了对目标的打击精度与能力,成为俄乌冲突等局部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引起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文中总结了巡飞弹的特性,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巡飞弹的发展现状,包括美国“弹簧刀”系列、“战鹰”系列,俄罗斯“立方体”系列、“柳叶刀”系列,以色列“英雄”系列、“哈比”系列等具有实战应用的巡飞弹,对比分析了相关巡飞弹性能参数,梳理了巡飞弹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动力技术、抗干扰技术、模块化技术、智能协同作战技术,总结了巡飞弹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巡飞弹的作战应用以及对巡飞弹采取的防御手段。
2025年03期 v.45;No.228 32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0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刘建男;赵书圆;李冬;
针对联合作战火力打击任务规划中存在求解空间大、约束复杂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规则约束的双种群协同进化遗传算法。以四类战场作战规则为约束条件,设计具有规则约束的联合火力打击任务分配方案,增强了对复杂约束条件的适应性,构建基于目标排序和火力分配排序的双种群协同进化求解,提升了算法的性能和收敛速度。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取更高性能的可行解,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寻优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作战成本。
2025年03期 v.45;No.228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位志华;明超;杨凯源;严苏豫;
针对传统预设性能的性能边界后期收敛速度过慢,导致状态误差约束能力较弱等控制器设计中的局限性,研究了一种改进预设性能的非奇异终端滑模容错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性能函数和改进的误差转换函数,将转换后的误差引入非奇异终端滑容错控制器设计中。同时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未知外界扰动进行精确估计,并将其补偿到控制器中,解决执行机构部分失效问题及抑制弹性影响,以获得可预设的瞬态性能和渐近稳态性能,通过Lyapunov理论分析证明了稳定性。最后通过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系统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5年03期 v.45;No.228 336-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波;刘满国;刘梦焱;
多无人机协同完成特定打击任务是未来无人机军事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多无人机协同攻击问题,构建典型对抗场景。将多无人机协同攻击问题建模成分布式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Dec-POMDP),设计独特奖励函数,采用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算法训练攻击策略。使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训练之后,特定对抗场景下多无人机协同攻击任务完成率达到82.9%。
2025年03期 v.45;No.228 34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9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闫雨潭;栗金平;常江;李昊远;潘瑞;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基于伪谱法和序列凸优化的双级协同轨迹快速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其次考虑再入滑翔段多种过程约束和终端约束,利用伪谱法对飞行器复杂运动学模型进行离线求解,得到满足相关协同指标的轨迹;然后在离线优化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序列凸优化算法,自适应更新信赖域半径,在保证求解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实现协同轨迹的快速规划;最后通过数学仿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飞行器初始条件和模型不确定的状态下,能够实现协同飞行,且时间协同误差小于0.5 s,单次轨迹优化平均CPU耗时3.67 s,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2025年03期 v.45;No.228 35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寒冰;贾晓洪;徐琰珂;李斌;
空空导弹在海背景下打击巡航导弹时,为避免鱼鳞光干扰,需要约束弹目交汇的视线方向。针对该场景,为了优选制导律,提出一种评估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相结合,得到结合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权重,建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评估模型,为优化计算结果,引入灰色关联度克服传统欧氏距离的缺陷。应用FAHP-熵权-TOPSIS模型对不同制导律在信息有偏差的情况下进行评估,通过对空空导弹脱靶量、视线角误差、攻击时间以及最大过载持续时间4项评价指标及其均值和均方差进行评估分析,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比分析联合偏置比例制导律、滑模制导律以及RBF神经网络滑模制导律三种制导律的性能。仿真实验证明,FAHP-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制导律性能的评估。
2025年03期 v.45;No.228 359-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郝予琛;张保刚;李昱霖;阎金贞;张学成;张兴勇;
贮运一体化装置锁紧机构是飞行器精确作战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冲击载荷工况下飞行器贮运一体化装置锁紧特性研究,以关键设备杠杆式锁紧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中级承载能力的冲击试验机进行全尺寸冲击试验,全面分析验证锁紧特性。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锁紧机构外挡块发生剪断破坏,剪断面积为39.77 mm~2,锁紧失效造成飞行器与贮运一体化设备发生相对运动并互相碰撞;基于试验结果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判断外档块与飞行器接触部位结构强度不足是造成锁紧失效的主要原因;开展结构优化设计,并再次进行冲击试验,此时锁紧机构正常工作,飞行器可靠固定未发生碰撞。研究结果可为贮运一体化装置锁紧特性验证及后续数值计算研究提供重要工程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228 36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文鹏;廉浩杰;刘正和;徐延明;
针对高速冲击下结构动态响应难以有效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质点法(MPM)和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sPCE)的自适应敏感性分析方法,以解决结构响应中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问题。首先通过MPM对弹体的高速冲击过程进行模拟,揭示结构应变能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其次基于sPCE方法建立代理模型,对影响结构动态响应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各参数对结构行为的敏感性。最后通过弹体碰撞与侵彻两类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属性在结构响应中起主导作用,着角与着靶速度的耦合作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这些成果为高速冲击下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证明了sPCE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准确性与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5;No.228 37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方冰;李莎莎;占冬至;郑庆;
深脱粘一体药柱是一种适用于小开口不分段壳体单室双推力发动机的高装填药型。为了对发动机低温点火进行安全评估,基于有限元模型对药柱低温结构完整性开展仿真分析,研究了药柱内孔与缝隙的压力差对低温点火过程装药结构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发动机测试了低温点火过程缝隙内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内外压差对药柱低温点火过程的应力、应变大小及分布有着显著影响。通过低温模拟点火试验发现,缝隙尾部的建压速率极快,最大压强较燃烧室压强仅低4%;缝隙中部的建压存在明显的延迟,压差最大时,缝隙中部压强较燃烧室压强低了64%;深脱粘一体药柱低温综合安全系数达到1.76,低温点火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2025年03期 v.45;No.228 380-385+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付世杰;邵伟平;郝永平;
针对当前智能化现代战争中,炮弹实现精准打击及对射击目标判断的复杂性,提出基于一种图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融合的多元时间序列数据检测模型,利用弹体内部多元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对弹体击中目标的材质进行分类检测,从而配合其他检测方法实现对炮弹是否击中目标做出精准判断。通过引入图模型,自注意力机制在传感器维度进行消息传递,提高模型对不同传感器数据变化的感知能力,并更加注重其有效信息;针对不规则数据采样和多元时间序列的复杂性,利用时间信息关系特征,建立时间自注意力机制网络对复杂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目前主流模型,所提算法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对射击目标靶板的材质识别准确率高达90%;该研究工作为实现对目标打击识别智能化检测提供了依据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228 386-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嘉盈;付建平;梁家栋;王晓峰;袁浩;张马莉;陈智刚;
为探究高速状态下杆式穿甲弹斜侵彻混凝土着靶过程中的姿态偏转对其侵彻能力的影响规律,使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两种典型速度下(3Ma和5Ma)杆式穿甲弹以0°~2°攻角和0°~20°着角侵彻混凝土进行数值模拟,对靶板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攻角和着角对弹体侵彻深度、通道偏转角和角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攻角和着角越大,弹体侵彻速度越小,侵彻深度和通道偏转角越小,弹体角速度峰值越高,产生峰值的时间越靠前,但高速状态下着角对弹体侵深降低速率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钻地侵彻战斗部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45;No.228 392-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2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峻;杜忠华;杜成鑫;王猛;王江波;
为研究长径比、着角、靶板厚度、弹丸截面形状对弹丸侵彻靶板的临界穿透速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不同因素对钨合金长杆弹侵彻装甲钢临界穿透速度的单因素分析及正交优化设计,由仿真结果所得极差值分析上述因素影响,并确定钨合金长杆弹侵彻装甲钢的最低临界穿透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长径比与临界穿透速度为负相关,靶板厚度、着角与临界穿透速度均为正相关,弹丸截面形状也会对临界穿透速度产生一定影响;4种影响因素由主到次序列为:弹丸长径比、靶板厚度、着角、弹丸截面形状;利用正交优化表所得极差值,综合分析最佳因素组合为长径比40、靶板厚度30 mm、着角0°、截面形状正方形,得到最低临界穿透速度545 m/s;有限元仿真技术结合正交优化分析,不仅极大的简化仿真次数,而且可深入研究各因素对临界穿透速度影响,能为后续相似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5;No.228 400-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牛智奇;徐梓铭;洪正;乔浩;赵良玉;
针对传统鸭式布局野战火箭滑翔段升阻比低、被动段操控性差、射程受限等问题,开展了鸭式布局火箭气动特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大长细比高性能远程火箭气动布局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8°攻角下,鸭舵气动效率随马赫数增加急剧下降,而对弹体升力贡献显著增加;Ma为4~6时,鸭舵升力占比低于阻力占比,对全弹气动增益为负,而弹体升力占总升力达61%~67%。据此,提出了一种尾控式大长细比高性能火箭弹布局,通过减少高速飞行时低效的舵面/翼面数量,并将舵面后置进行配平和机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尾控布局显著提高了火箭弹的升阻比,拥有更大的可用攻角和机动性,是更加适用于高超音速飞行的远程火箭弹布局。
2025年03期 v.45;No.228 407-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尹立新;钱秉文;李华康;姚杭;陈春林;马坤;高鹏飞;曹进;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型;针对高可压缩湍流气体,采用五阶WENO格式结合Gauss积分与三阶Runge-Kutta TVD方法,实现空间-时间五阶精度离散。通过多块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处理流场边界移动,并设计基于加权余量法的界面数据传递算法,确保热-流-固耦合过程中能量守恒。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出膛速度为5 423 m/s,与实验值(5 560 m/s)相对误差为2.46%;压力场、温度场及活塞变形过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文中研究为二级轻气炮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5年03期 v.45;No.228 415-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封雷;解龙;刘曦;刘超;李海和;
为解决当前复杂机电产品威布尔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无故障数据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法。针对两参数威布尔模型和历史数据计算故障率先验信息,采用贝叶斯统计理论获得后验信息,以最小二乘法获得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以典型观瞄装置为对象,进行了无故障数据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设计,并与GJB 899A—2009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威布尔分布的试验方案可靠性评估结果较指数分布准确度提高了9.2%,所建立的无故障数据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有效。
2025年03期 v.45;No.228 424-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光磊;胡佳伟;张治生;刘帮龙;
随着无人作战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海军非对称作战方式,小型无人艇正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关注焦点。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研制、装备无人艇,并发展对应的反制技术,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无人艇攻防对抗为切入点,聚焦现代战争中海战形态的新变革,综述了国外典型小型无人艇的技术特点、作战模式,及反制手段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结合无人艇作战闭环杀伤链展望了综合运用雷达探测、电子侦察与干扰、红外与光电探测、以空制海、水下防御系统等多种手段的反无人艇攻防体系。研究内容可为小型无人艇研制及反制等相关装备的研发和实践提供支撑。
2025年03期 v.45;No.228 430-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